20多年的从教生涯中,他始终奋斗在教学一线,积极开展科研、教改,逐渐成长为一名“全能”教师。高高的厨师帽、整洁的厨师服彰显着他特别的执教专业,他就是上海市曹杨职业技术学校(后简称“曹杨职校”)中餐烹饪专业教师、教研组长潘志恒。日前,潘志恒正式获得由上海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评定的中等职业学校、技工院校正高级讲师任职资格,成为曹杨职校第一位正高级职称讲师,同时也是普陀区教育系统职业教育中第一位获评这一职称的教师。
潘志恒老师将自己的教学特点归纳为“传承”和“创新”两个关键词。在他身上,既可以看到老一辈烹饪教师对于专业教学的严谨与执着,也可以看到新时代教师对于职教科研的观察及思考。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潘志恒
身为一名一线教师和班主任,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是潘志恒始终思考的课题。“学生永远是学习的主体,我所起到的只是辅助的作用。”他谦虚地说。在他眼中,每一位学生都是一块“璞玉”,需要悉心“雕琢”,才能激发出无限潜能。学生出现错误,他及时纠正;学生提出奇思妙想,他负责帮助把想法落地。每每技能大赛准备前夕,长达12小时的训练时间往往容易使学生陷入瓶颈。针对类似的情况,他则始终秉持“训练不是简单重复”的理念帮助学生把控训练节奏,在劳逸结合中助力孩子们取得优异成绩。
潘志恒授课中
曹杨职校中烹专业学生多次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斩获奖牌,继2013年获2金1银之后,2014年获4金,2016年获1银1铜。在历届上海市“星光计划”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学生也多次获得一二三等奖、中烹项目连续四届获团体第一的好成绩。潘志恒老师先后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金牌指导教师”“上海市星光计划(四星)金牌指导教师”“上海市园丁”等称号。
带领学生参加大赛
做好教学的本职工作的同时,潘志恒也积极做教育研究的创新探索者,为曹杨职校中烹专业的“软硬件”提升做出了重要贡献。
曹杨职校自建校起就设有烹饪专业,有着三十八年的办学历史,是上海市中职校品牌专业。2014年起,曹杨职校率先在中烹专业开展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建设及资源开发。作为专业带头人,他也在这方面承担了更多“先行者”的责任与担当。“先行一步就意味着没有样本可以参考,很多东西当时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潘志恒坦言。面对重重阻碍,他没有退缩,带领团队在学校的支持下,克服早期技术手段的局限,一步步完成教学视频拍摄、创新尝试媒体资源互动形式等,建立起了专业教学资源库、夯实了学校教学“软实力”。他参与多项上海市中职校烹饪专业教学文件与教学标准的开发与修订,主持“双证融通”等多项市级职教改革的项目试点。2022年,他领衔的相关课题研究获“上海市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潘志恒与团队开展教研
经过多年的探索,当前曹杨职校中烹专业数字教学资源的运用已颇具成效。在线课程、电子教材、教学资源等覆盖专业课程50%以上,并同步完成了《冷菜制作与拼摆》等多门市级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潘志恒老师所主编的两本数字教材《热菜烹制》与《特色面点制作》也于2020年正式出版并广泛推广至上海、甚至全国多地的烹饪教学,引领职教发展。“数字资源的建设为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提供了更多可能性。信息技术让教材‘活起来’,但‘用起来’才能发挥实效!”他将数字资源应用于职教实训教学作为自己及团队今后一段时间的重点努力方向,他也表示学校现有的数字资源都将“边用边更新”,“如何把信息化内容与常规教学更好的整合是现阶段所要做的工作。”谈到未来的目标,潘志恒的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中烹专业生产性实训课程
而“硬件”方面的建设则不得不提到他在学校烹饪实训中心上倾注的心血。潘志恒全程参与了实训中心的设计与建设,他半开玩笑地说:“这里实训室的每一根下水管道、每一个插座线缆我都知道是如何排布的。”作为一线教师的他,更把在日常授课中的经验运用到实训中心前期整体设计规划中。例如,通常酒店操作间的通道都比较狭窄,而根据课堂上学生观察演示等需要,他特别将操作台之间的间距拉大。许多类似的细节都依据课堂教学需求,在规划与建设中做了改良性设计,使其更适用于专业教学。也正是这样的细心付出,最终推进建成了这一上海市职业教育唯一的四星级市级烹饪开放实训中心。
带教西藏日喀则烹饪专业教师
潘志恒老师进入曹杨职校距今已有20多年时间,在这段时间里他与学校的成长是相辅相成的。得益于曹杨职校的教师“双师型”发展模式,他除了实现教师职称层面的进阶,也在烹饪相关职业能力职业资格方面不断提升。通过学校搭建的校企合作平台与提供的社会化资源,他向老教师、行业专家学习经验与技术,利用业余时间参加社会培训。经历各级各类考核,职业技能等级从最早的初级工变为中级,直至高级技师,范围也从中烹扩展到中点、西烹和西点。普陀区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授予其“区级技能大师”、上海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授予“上海市首席技师”和“上海市技能大师”、中国烹饪协会授予“金厨奖”和“全国餐饮职业教育优秀教师”。当前,也有更多的职教教师在类似的路径上成为专业领域的“多边形”复合人才。
曹杨职校持续鼓励教师向教学型、技术型、科研型多元发展,定位个人特长。据了解,学校还构建起了“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发挥好典型力量,赋能师资队伍建设。例如,潘志恒就依托他的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带教多位学校青年教师,集聚产业、个人力量“辐射”更多中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