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来源于成长的可能 ,作者张蔚斐


【资料图】

专家李厚仪

张蔚斐

来源|成长的可能

近日," 小学该不该读《水浒传》" 这一话题上了热搜,原因是有网民觉得《水浒传》里的内容情节不适合孩子阅读,应该把《水浒传》相关内容从中小学课文和课外读物中清除出去。

小学生该不该读名著?什么时候读名著更合适?成长的可能对话了原北京四中语文名师李厚仪,对于读名著,他有什么建议?

#1

年龄太小的孩子无法理解名著原著的语言和人文背景

李厚仪指出,小学时期不推荐看《水浒传》等古典名著的原因是这些名著大多数是半白话,小学的孩子看不明白,理解起来有困难。另外,这类名著中描写的社会生活众生相,孩子生活阅历不够,也是无法理解的。

如果想在小学阶段看,更多的可能是看一些儿童版,看一看内容,了解大概的故事,尤其是有些家喻户晓的典故,这样在同学聊天时能更合群。

" 但是,从能力的培养角度来说,读这些儿童版的名著不一定能形成能力,孩子就从初中以后再读原版名著,小学还是以读儿童文学为主。" 李厚仪说。

《水浒传》之所以没有入选小学的教材,就是说明了小学可以不读这类名著。如果在不合适的时间因逼迫孩子读名著而导致孩子有畏难情绪,那反而得不偿失。

为什么说读儿童版名著无法获得相关阅读能力的提升呢?首先是语言上的差异,改写后的语言已经不是原著作者的语言了,和大师的语言不是一个层次,阅读是对语感的培养,读一些好的语言可以提升孩子的语感。其次,改编的版本势必会牺牲较多的情节细节,也是可惜的。

#2

孩子读书离不开家长的引导

就《水浒传》这本书本身而言,它是一部巨著,之所以能成为四大名著之一,一定是它有非常值得学习的文学价值。至于说小说里的一部分暴力情节,任何人在这个世界上面对的不只是读书的问题,还包括生活里各种黑暗面。你从里面吸取了什么东西取决于个人。

同样是读《水浒传》,为什么有人读出的是义气,有些人读出了暴力呢?

这其实跟个人的思维方式、家庭环境、价值观有关系,不同的人读一本书所获得的信息是不同的,那么,对于孩子来说,就需要家长在阅读时对孩子多加引导,更多的是要从自身去反省,家长毕竟不能左右社会环境、网络环境,每天都有复杂的信息在产生。有些孩子喜欢玩游戏,难道家长能要求所有游戏厂商都关闭吗?

所以说,读名著这件事,更多的还是需要家长从自身对孩子的引导教育上面下功夫。

名著之所以能成为名著,肯定是历史沉淀的结果,领过了无数前人的阅读经验总结出来的,而不是几个人下定论的。不知道读什么书的时候,读名著总是没错的。

家长可以做的是引导孩子从中学得有价值的东西,不管读什么书,家长能陪着孩子一起读总是好的。如果家长一回家拿起的是书本,而不是手机,那就相当了不起了,这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

一个读书的家庭,孩子一定会喜欢读书。

如果孩子读名著时关注到了暴力这一块,你就可以和他说:" 为什么我读这本书的时候关注到的是书里人物的命运呢?"

这是家长可以引导的部分,真正会读书的家长,永远不担心孩子会走歪。

#3

不同年龄段的家长如何选择合适的读物?

李厚仪建议:小学一年级开始,应该从绘本阅读过渡到文本阅读,这时的文本不能太长,以单篇为主,否则孩子容易有畏难情绪。

小学中段以后可以读一些儿童文学,标准是孩子喜欢。家长根据孩子兴趣去寻找绘本和儿童文学。带孩子去书店自己挑选,孩子喜欢哪个作家,就买哪个作家的书。如果孩子不喜欢,即便别人说特别好,也没必要去看。

如果孩子阅读能力达到,小学五六年级可以开始读名著。但我个人并不推荐读名著的儿童版本。想让孩子读名著的心是好的,但又怕孩子读不明白,于是把名著简化,但是,简化之后的文本,还是名著吗?不一定。简化后的语言、内容取决于简化者的水平,如果简化者的水平一般,读了也不一定好。

" 我个人建议,对于名著,小学阶段不接触也没关系,小学还是以单篇文本和儿童文学为主。" 李厚仪强调。

要说清楚的是,讲名著里的故事、或者看名著改编的动画片,和读名著是两个概念。比如孩子看了西游记的动画片,对孙悟空很感兴趣,想了解故事,那么家长当然可以讲,但家长不要以为孩子已经读了名著了。

此外,小学阶段也可以读大语文名篇,例如龙之门大语文系列图书。这是北京四中的特级教师李家声先生精心挑选的文本,质量很高,值得读。

初中以上则可以引导孩子读名著。读名著有两条原则,首先,一定是名著,不要读网络小说、电视剧剧本、言情小说。

其次,读自己感兴趣的名著。有家长从小学开始就让孩子读名著,孩子看不懂,字都不认识,只因为中高考要考,就强迫孩子读,让孩子对阅读产生了误解,觉得阅读就是一件痛苦的事,所以孩子不仅不喜欢四大名著,还痛恨名著,进而不喜欢读书了。

这个道理就是,我们不要强迫孩子读孩子当前不感兴趣的名著。我对孩子说,只要拿到的是名著,翻开第一页,连续读两分钟还没有吸引到你,你就可以不读了。世界上没有一本书是必须要读的。

所以这里只有两个标准,第一,读的是名著,因为名著是人类精神文明的积淀。第二,读的一定是感兴趣的。如果读了两行是感兴趣的,那就放手去读。

如果遇到类似情况,可以引导孩子想一想,同样的书,同样的文章,小时候可以读,长大后可以读,老了以后还能读,这就是文学的魅力。但每个时期的生活经历不同,关注点也会不同。小时候听妈妈讲故事,今天你上了中学,再静下心来读一读,有没有新的收获?

#4

家长做好读物选择和引导

在读物的选择上,家长首先要承担责任。读书因人而异,书在家长面前,选择书是家长教育的第一步。如果你觉得《水浒传》里有不利于孩子的东西,那是你在读书过程中怎么引导孩子的问题,而不是书本身的问题。

所以第一,读书要有选择。第二,读书要有引导。家长得知道要让孩子通过书学到什么。我坚信一个真善美的家长带着孩子读书,孩子一定不会走偏。

当然,阅读过程中一定需要老师、家长的引导,以提醒孩子需要关注书中的什么内容。如果一个人读了很多书,但没有将读书和生活联系在一起,就会变成书呆子;如果没有家长的筛选和引导,孩子也可能把书读偏了。

引领是为了让读书和生活结合在一起,读书是为生活服务的。书里有那么多的人生经历,读书时能从中吸取养料,为自己的人生服务。一个人只有一生,但是书里有众多的人生。读书读得多,会读书的人,他的人生会更精彩,因为他借鉴了更多的人生。

为什么 " 腹有诗书气自华 "?气哪来的?不是因为会背书,而是因为为人处事、谈吐、各方面吸取了书中的养料,他做事让人觉得舒服。

读书也会影响孩子价值观的形成。为什么我们推崇孩子在小学、初中以后读名著?因为每一部名著都是一代人的文化沉淀。读书读得多的人,会吸收更多真善美的内容,价值观就会慢慢形成。

立即关注我们,一起成为更好的父母

推荐内容